第(2/3)页 “我明白。其实,就是开恳田地的时候太辛苦,女人们有些吃不消。开垦好了之后,就用不着他们了。” “就这么办吧。对了,工坊现在的销路如何?” “非常好。” 说到这个问题,孙威骄傲地声音都大了许多。 他说道:“咱们和金国、宋国的销路,都由汪古部负责。因为要贴补汪古部,咱们的利润不高。但光上个月,就赚了两万三千两银子。夏国、辽国那边那边的商路不用贴补,虽说销量没有宋国和金国大,但是上个月也赚了两万两银子。” “哦?上个月赚了四万多两银子?不错啊!”赵朔非常满意。 千万别觉得四万两少,一个月四万多两,一年就超过五十万。 南宋之前给金国的岁币,也不过是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也就是说,赵朔的工坊利润,超过金国一年敲诈南宋的总收入了。 孙威道:“咱们的货物,都是天下独一份的生意,根本就不愁卖。主要是现在咱们的工匠太少,原材料的供应也不算充足,要不然还能赚更多。我估计,到了年底,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五万两了。” “行,好好干!”赵朔拍了拍孙威的肩膀,道:“年底工坊月收入超过了五万两,除了应得的奖励之外,我再赐给你个女奴。” “谢驸马!呃……” 忽然间,孙威有些欲言又止。 赵朔道:“还有什么事?尽管说。” 孙威的面色有些为难,开口道:“是这样的。有个波斯商人一个月前就来了,想要买咱们的货物去波斯贩卖。” 赵朔道:“我不是说过吗?咱们的货物,只交给蒙古商人,没必要便宜了外人。” “但问题是,他拿着镇海扯儿必的亲笔书信,让咱们通融通融。” “嗯?这波斯商人,跟镇海有些关系?” 镇海是回纥人,出身于回纥富商之家。虽然既不在八十八功臣之列,也不是世袭千户,但他是铁木真驾前六名扯儿必之一。主要职责,是和忽难一起,为铁木真参谋各种军国大事,算是标标准准的天子近臣了。 在没有赵朔的历史上,此人后来官至大蒙古帝国的宰相,位远在在后世赫赫有名的耶律楚材之上。 还有最关键的,镇海是参加过班朱泥河盟誓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