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王英明!” 郑清之乃是当世人杰,自然知道,在赵朔这等人物面前,说谎是毫无意义的。 他微微躬身,道:“所以,我们宋国非常需要蒙古军为我们压阵,提升士气。没有蒙古兵之助,恐怕一着不慎,精锐尽丧于此。只要大王答应出兵,我宋国此次出兵河南,所得财帛女子,愿意尽数献与大王!” “这些财帛女子,你们还是自己留着吧!宋国精兵尽丧,本王把金国和宋国一起灭了,岂不是更好?” 这当然是不大可能的。 宋军现在只是形势危急而已,赵朔如果不肯出兵助宋,宋国就只能退军。最坏的情况,是全军覆没。但更多的可能,有一大半逃回去。毕竟,汴梁挨着黄河,宋国能有水师之助。 如果赵朔直接攻打宋军呢? 宋国和金国议和,共抗赵朔,那就更难打了。 实在不行,宋国还有个大杀器,那就是掘开黄河,让宋军主力和金军主力、赵朔主力同归于尽。 青史斑斑,大军围攻汴梁,都少不了掘黄河这一招。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宋国的主帅杜充感觉对付不了金军,就掘开了黄河,黄河“夺淮入海”,水路被改变了千年之久。 历史记载中,三峰山之战后,金国打算利用黄河和蒙古军同归于尽。金国派完颜麻斤出、邵公茂率领万名民夫去掘黄河。只是蒙古军的骑兵到的太快,将掘河的民夫大部分斩杀,只有几百人逃了回去。恐怕蒙古军晚到一会儿,蒙古军主力就得交代在汴梁城下。 赵朔不愿意自己打汴梁,就是因为汴梁太恶心了。既有大量人口堆积形成的瘟疫,还有黄河决口的危险。这都是天灾,什么精兵猛将都不管用。 当然了,吓死郑清之也不敢赌宋国的国运啊! 他赶紧道:“大王若肯出兵相助,除了汴梁城之外,河南所有城池,宋国愿意拿出一半来,献与大王!” 赵朔依旧摇头,道:“宋国的诚意不足。” “难道大王还想要汴梁不成?” “我全都要!”赵朔轻轻一拍几案,道:“河南所有城池,以及子女金帛全要归我!” “大王还请开恩!” 郑清之现在真是腻歪透了。 他提出的“联蒙抗金”之议多好,大宋恢复河南,收复故都就在眼前。 结果,被薛极这么一瞎指挥,宋军精兵近十万众,全部堕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让他不得不来求赵朔帮忙。 赵朔提出的条件,虽然比宋军被金军打败,灰溜溜退兵要强一些,但实在强点有限。 那些普通军民百姓,可不会理解现在宋军的危机。只以为,是朝廷软弱可欺,才签订了如此丧权辱国的协议。 而史弥远和郑清之,就是最大的罪人! 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大王您的条件,别说郑某人不敢答应,就是史相也不敢答应。谁答应了,谁就会被视为卖国奸贼,人人得而诛之!” “哦,你们是被骂成卖国贼啊!这个简单。”赵朔微微一笑,道:“这样吧,汴梁城和另外一半的河南城池,我可以不要。不过,金国已经答应给我每年四百万贯的岁币了。金国被你们宋国灭了,我这四百万贯的岁币管谁要?这样吧,你们宋国取河南一半的城池,就把每年的岁币增加两百万贯吧。” “这……也不是不行。” 郑清之当然明白,历经如此一场空前大劫的河南,其中一半城池的赋税,三五年内绝对达不到每年两百万贯。 相当于,宋军得了半个河南,不但经济上毫无所得,还得倒贴给赵朔钱。 但是,这不是形势逼到这个份儿上吗? 再说了,对于大宋来说,花钱买平安,都快成了宋国的基本国策了。 还有更关键的,恢复河南收复旧都的政治声望是何等巨大?不能光算经济账嘛。 赵朔道:“别忙,除了每年两百万贯的岁币之外。我还要宋国每年向我进贡硝石八千石,硫磺一千石。” 宋国朝廷一直暗中限制南北的硫磺硝石贸易,赵朔的火药供应一直不足。 现在好了,赵朔不买了,直接让南宋进贡硝石产量和硫磺产量的三成! 这个数量绝对不算少,再加上北方硫磺和硝石的产量,基本上就能满足赵朔对火药的需求。毕竟,赵朔新得的陕西之地,还是很有几座硝矿的。 当然了,也不算过多,正好处于宋国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但咬咬牙也能认了的程度。 郑清之想了一下,还是决定答应下来。 他微微躬身,道:“但不知,大王准备派何人为帅,又派多少兵马相助我宋国?” “当然是本王亲自领精兵五万,前往汴梁。只是记住,我是说话算话的,只给你们压阵,却不会帮你们作战。” “如果大王肯率五万大军压阵,我宋国定能攻破汴梁!” 听说赵朔亲自领兵,统领的兵马更是超过五万之众,郑清之简直喜出望外。 这么多骑兵在汴梁城外,打死金军,也不敢突围啊,连孟珙的围城工程都能省了,节约不少军费。 恍惚间,郑清之觉得赵朔的条件也不算太过分。 …… …… 赵朔一直率领主力部队,驻扎在三峰山附近的汝州,密切关注着宋金两国的交战情况。 二人商议已定,赵朔马上整顿兵马准备出发。郑清之则在五百精骑的护卫下,紧急前往汴梁城外的宋军大营。 薛极捅了这么大的娄子,史弥远也护不住他。大宋朝廷已经决定,免去薛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的职司,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汴梁城外的这近二十万宋军的主帅,也改由郑清之担任。 文官掌兵权就这点好,郑清之召集诸将宣读完圣旨后,毫无波澜地走马上任。 然后,郑清之向诸将宣布了赵朔五万大军马上就要赶到为宋军压阵的消息。 随着诸将把这个消息告诉麾下的将士们,宋军马上士气大振。 “万胜!万胜!” 当三日后,赵朔大军率领五万大军来到汴梁城下时,宋军的士气达到了巅峰。 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人喊马嘶,盔明甲亮。宋军将士发出阵阵“万胜”的欢呼,势如排山倒海。 这些普通士卒可不知道,赵朔大军只会压阵而不会上阵的约定。 再说了,即便知道了也没什么。 宋军真的不能打吗?非也!在仙人关之战中,宋军在桂如渊的全力支持以及曹友闻的指挥下,还不是和赵朔打的有声有色? 眼前宋军这场危机,不是薛极瞎胡闹,才使得宋军损兵折将士气大跌吗? 如今大宋以郑清之代替了薛极,又有赵朔五万大军压阵,他们怕得谁来? 而且,大家都有经验了,在蒙古军压阵的情况下,军功赏赐会比之前公平得多! 军心可用的情况下,近二十万大军,真的就攻不破汴梁吗? 所以,宋军今日对金军的进攻,与前些日子相比简直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冲啊!杀啊!” “攻破汴梁,杀尽完颜氏!” “先登四十,赏银五百两!” “恢复旧都,就在眼前!” …… 在抛石车的掩护下,宋军呐喊声声,抬着云梯,推着攻城塔,向着汴梁城猛攻。 “杀!” 张俊这些日子憋闷透了。 当初忠顺军填了护城河,伤亡超过了三千。后来,薛极命令各部轮番攻打汴梁,忠顺军又伤亡了两千之众。 他一方面恨薛极瞎指挥,一方面对金军恨之入骨。只是忠顺军士气不振,张俊空有一腔怒火,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汴梁城墙上的金军耀武扬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