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耶律铉微微躬身,道:“是。” 郭侃却疑惑道:“种豆?种什么豆?” 赵赫道:“郭侃你听说过痘疮没有?” “听说过。” 郭侃道:“听父亲说,在中原痘疮不算多么常见。我在西罗斯也少见生过痘疮之人。不过,伊拉克得了痘疮的人就不罕见了。据说生了痘疮之后,有三成的可能死亡。即便侥幸挺过来了,也很可能面目全非,形如厉鬼。” 这话是真的。 虽然华夏早就有天花的记载,但真到泛滥成大灾的地步,得是明清时期了。 传染病的流行程度,跟人类的交流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十字军数次东征,天花之疫开始在欧亚大陆蔓延。据后世估算,光欧洲大陆就因此损失了一成的人口。 伊拉克靠近与十字军作战的阿尤布王朝,天花也开始了数场小规模的流行。 贵由征战伊拉克后带回来的蒙古大军,就有些人生过痘疮。 郭侃在伊拉克征战时,对于痘疮也是避之如虎。但凡出现症状者,马上令其离开大军,待病好后才能回来。 赵赫道:“这种痘之术,就是专门为痘疮而来。只要是种了痘,以后就再也不会得痘疮了。” “还……还有此事?” “当然。父王因为贵由出征伊拉克之时,不少战士生了痘疮,非常重视。集二十位名医,历时三月,研发了种痘之术。” “所以,我最初得到的军令,是去八鲁湾草原集结,而不是在巴格达等候世子,就是为了种痘?诸王的大军齐聚拉伊城,也是为了全军种痘?” “不错,正是如此。” “王上真是英明天纵,深谋远虑啊!” 郭侃心头巨震,由衷叹道。 痘疮实在是太公平了。任你多高的武艺,多么尊贵的身份,该得都得得,该死都得死。来无影去无踪,任你有如何妙计,都难以施展。 而大军集结,最怕的就是瘟疫泛滥。 郭侃早就有些忧心,如果十五万大军集结到了伊拉克,万一爆发了痘疮怎么办? 万没想到,此事被赵朔轻松解决了! 赵朔既然敢让全军种痘,这就说明此术无论是效果还是安全性,都达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地步。 虽然赵赫告诉他,这痘疮是所谓“赵朔集二十位名医,历时三月”研发而成。但是,你让别人集二十位名医研发三个月试试? 痘疮都在华夏大地上出现超过一千年了。如果这么简单的话,还不早就发明出来了? 再联想到赵朔发明那些军中药物的传闻,不用问,这“种痘之术”也是赵朔发明的! 说一句英明天纵,深谋远虑,都算谦虚的说法了。 最准确的形容,恐怕是,天命所归,无往而不利! 第二天,郭侃所部就全部种痘了。 其实此事非常简单。 所谓种痘之术,种的虽然是牛痘,但并不需要所有痘苗都从牛身上取,而是选好了毒性最低的牛痘苗后,种在一个人的身上,再取这个人种痘部位生出的部分脓包作为痘苗种在别人的身上。 一个人传十个人,十个人传百个人,百个人传千个人……只要把人集结起来,种痘是非常迅速的事。 如今蒙古军全军推广种痘,痘苗充足得很。 又过十日后,十五万大军全部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拔都当即召集赵赫等人开始军事会议。 拔都道:“真神教联军知道我们的实力,和我们在野战中硬碰硬的胆子是没有的。他们集结重兵围困巴格达城,无非是想利用我们救人心切的心理,伺机将我们分而歼之。” “原本我们的打算,是将计就计,派九万大张旗鼓兵进巴格达,吸引真神教联军的注意力。六万大军急行军,直插真神教联军的后方,取了大马士革,断其归路。然后,两面合围,一战歼灭真神教联军主力。” “不过,此举有很大的变数。九万大军面对真神教联军的优势兵力,会不会伤亡颇大?六万突袭大马士革的兵马,能否顺利破城,并且及时回援,谁也说不好。” “现在,我有了个新的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