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章 人口谜团-《登基?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


    第(2/3)页

    这样的人口变化轨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后世之人找不到理由相信这是明朝历史发展的真实结局。

    《明实录》中的官方人口记载,有着许多极度违背人类认知的地方。

    最突出的就是其中所呈现的明朝人口减量的超级水准。

    《明实录》记载的明朝人口峰值出现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为7185万人。

    人口谷底数据出现在正德元年(1506年)为4680万人。

    这两组官方数据,展现了一个残酷的情形,明朝在短短27年的时间里,疯狂减少了2500多万人。

    减幅超过了34%!

    这种飞流直下的人口缩减非常不符合常理!

    要知道夹在成化和正德之间的,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弘治中兴(1487年-1505年)。

    然而最最匪夷所思的情况是,明朝人口减量的巅峰成就似乎正是弘治中兴的收官之作。

    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实录》记载的人口总数是6015万人。

    这个数字在两年后的正德元年(1506年)巨幅缩减为4680万人。

    也就是说,在27年间2500多万的人口减量中,有1335多万人是在弘治时代的2年尾声中消失的。

    而要在2年时间里完成1335多万的剧烈人口减幅,即使不考虑人口出生也要有22%以上的人口死亡率才能办到。

    但这么高的死亡率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不可能出现。

    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到正德元年(1506年)的2年间,乃至是从成化十五年(1479年)到正德元年(1506年)的27年间。

    明朝既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灾荒或疫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刑杀或战争。

    这种情况下的人口发展趋势表现为增长才是合理的,绝无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缩减。

    主要还是统计上有误,把很多漏掉了。

    嘉靖年间,生于官宦世家的大名士王世贞在写《皇明奇事述》时,就将朝廷的户口登记作为一大怪事写了进去。

    书中说“国家户口登耗有绝不可信者”,并直言“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

    天启、崇祯年间的茅元仪也曾忧愤地说:“天下户口不入版籍,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