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带着黑人,向着石泉镇的华人的居住区走去。 居住区位于三号矿井的附近。 最早一批来到石泉镇的华工,就在这里挖煤。 为了近,他们便在比特河边搭建了简陋的帐篷和木头房子。 后来的华工们也纷纷在这里定居。 久而久之,这里便变成了石泉镇华工的聚集区。 陈剑秋四年前,也住在这里。 他们走过比特河上的那座木桥。 在桥上,陈剑秋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个老头,正蹲在河边上洗脸。 “新杰伯!” 老人听到有人在喊他,艰难地直起了身,回过头。 他眯起眼睛,盯着桥上这两个牛仔打扮的人。 距离有点远,他只能大致看清楚两人的肤色。 一个华人,一个黑人。 两个人很快来到了他的面前。 “新杰伯,今天没下井吗?”陈剑秋笑嘻嘻地看着老头。 他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老头反复打量着陈剑秋的脸。 他突然瞪大了眼睛,一拍大腿,欣喜万分但又极力压抑着自己的声音: “是你!剑秋!” 陈剑秋笑着点了点头。 老头左右看了一眼,确定没有其他人后,把陈剑秋和肖恩拉进了河边一座小木屋里。 “我的腰病又犯了。”老头叹了一口气,“休息一会儿,晚点就过去。” “对了,剑秋,你怎么又回来了啊?”他看了眼陈剑秋,又看了眼陈剑秋身边的黑人。 “我们去旧金山,刚好路过,听说风头过了,所以回来看看。” 陈剑秋原本想找个地方坐下。 可屋子里实在是太狭小了,也没有能坐的凳子。 于是他和老头一起蹲在了门口。 四年期的事情,在石泉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淡忘了这件事。 在老矿主罗伯特死后,太平洋煤矿联合公司接受了这座煤矿。 他们又降薪了。 “降了薪水之后,够生活吗?”陈剑秋问道。 “勒紧裤腰带,总归是够的,至少比在老家多很多了。”老头点起了自己的旱烟锅,“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