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鲍叔牙会推荐他?-《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第(2/3)页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史记》

    经商不成的两人又开始想别的办法。时值乱世,虽然家境落魄,但是那个年代的士大夫阶级仍讲究培养子弟“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技能。管夷吾也自然不例外,他的射术还算精湛。于是,他决定投身军旅。

    然而,管夷吾并不想就此拼命死战,报效国家。一遇到硬仗,他掉头就跑。军队里对这种懦弱的行为自然很反感,于是多次逃跑以后他在军队里也混不下去了。想去混个小官,可惜,他既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又没有合适的机会展现能力,三次混进官场,三次败退。

    此时,鲍叔牙又对管夷吾伸出了援手,他将自己的这个好朋友推荐给了齐国的继承人之一——公子纠。

    原本和齐国高层没有什么交集的管夷吾借着这个机会,得到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全新机会。

    其实,并非是鲍叔牙慧眼如炬,只是管夷吾足够聪明。一个落魄的官宦子弟能够与一位足以影响到国家继承人选择辅臣的士大夫之子相识相交,这在刚刚从半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等阶森严的春秋时期,并不容易。而管夷吾聪明地将自己足够优秀和擅长的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展示出来,成功地获得了鲍叔牙的认可,进而得到了更深层交往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营销。

    同样年轻而家境不同的两个年轻人,都有各自所需要的财富。管夷吾希望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而鲍叔牙需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管夷吾贫困的少年时代,让他更多地获得了走南闯北、感受生活的机会。而这份阅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吸引和打动生在豪门渴望探求的鲍叔牙。但是,管夷吾在拥有学自江湖的玲珑世故同时,还具备着足够高水平的学术素养。两者结合在一起,极有可能会让鲍叔牙产生一种“走南闯北经验丰富,却又知书达理知识渊博”的完美侠士之感。

    管夷吾成功地将自己拥有的全部资源和能力整合一体,满足了鲍叔牙的心理需求,旋即获得了他的尊重和认可。随后,凭借鲍叔牙的帮助和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无形资本转化成为了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有形财富和社会地位。

    这一次,或许是管夷吾无意中捕捉到了不同阶层的需求,而用有限资源,满足了更高层面话语权者的需求之后,自然也就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良好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