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表面功夫-《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2/3)页
如此也招来了前头两个儿子的不满,便与老五家有些不对付,并且连老爹老娘都不肯养了,只给每年规定的口粮,其他一概不管。
为了省事,她便让孙氏替自己先把要求与那刘家媳妇的妯娌说了。
若没有这位妇人,自己也不可能顺利找到这份工,这个面子,薛琅静还是得给对方。
原来她是跛子,自己打不了谷。
最后便在薛琅静打谷时,待在边上看了好一会儿,又将那些废杆的稻穗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上面真没剩下什么谷粒后才同意。
原因么,自然便是三兄弟分家时出了不少龃龉,这刘家老五是家中幼子,而媳妇又腿脚不利索,做父母的多多少少有些偏袒幼子。
不过她可不想与昨日一样,连打稻谷的次数都要一再与雇主商量过才能开打,那太麻烦了。
可若不下田,那他们一家五口吃什么喝什么?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她就是不行也得行!
因此,刘家爹娘自然对幺子心中多了分愧疚。
后来又攒了些银钱,便想对幺子做些补偿,却换来了两兄弟的不满。
家中上有卧病在床的婆婆,下有两女一子,最大的不过五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
在看到刘家这位五媳妇时,薛琅静终于知道她为何也这么迫不及待地要找谷客。
刘家两位媳妇走后,孙氏看着一瘸一拐地离开的身影叹了口气,便与薛琅静说起了这刘家五媳妇的事。
打着打着,她的异能力还没感受出来,倒是等来了不少人。
这样的速度,对他们普通人而言,那可算是相当的震撼人心,自然便将它宣传开了。
田地里的事儿,自然便有丈夫的堂兄弟或是兄弟帮忙,当然,多数是堂兄弟,两个兄弟若不是碍于面子以及族人的压力,怕是还不愿意出来帮忙。
哪怕她丈夫在家,那时的日子虽然比如今好过些,但这董氏上要伺候婆婆,下要抚育三个幼儿,整日里也不得闲,并不轻松,最多便是田地里不用她多忙活。
原来,昨日结束之后,不少村民看到孙氏这快田里只剩下那么三旦地的稻谷,自然是惊讶于这位唐姑娘的收割速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