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一张特写。 陈言在《面具之下》里,那个眼神阴鸷、嘴角带着残忍微笑的剧照,被与警方的通报并排放在了一起。 强烈的视觉冲击,瞬间引爆了公众积压已久的恐惧。 “我的妈呀!这是真的假的?真有人学着电视剧杀人?” “太可怕了!我昨天才重温了《面具之下》,现在感觉后背发凉!” “模仿犯罪......这不就是电电视剧里的情节吗?现实里怎么会有这种变态!” 恐慌,如同病毒般在网络上蔓延。 最后,警方迫于舆论,不得不发出一则通报,内容很简单:近日,城东废弃艺术区发生一起恶性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请广大市民不必恐慌。 而此时,一间豪华的休息室里。 内娱顶流顾辰的经纪人,看着手机上不断攀升的话题热度,脸上露出了近乎狂喜的笑容。 “天赐良机!真是天赐良机啊!”他兴奋地对一旁脸色阴沉的顾辰说道。 在《炽火对决》的试镜中被陈言碾压,是顾辰出道以来最大的耻辱。 他背后的资本为此震怒,一直想找机会把陈言彻底按死。 现在,机会来了。 “联系我们养的那些营销号和水军,”经纪人眼神阴冷,语气狠毒,“准备好了吗?该我们上场了。” 一场针对陈言的、蓄谋已久的舆论绞杀,正式拉开序幕。 深夜,当大部分网友还在为模仿杀人案感到震惊和恐惧时,一批营销号开始悄悄下场,发布了一些看似客观中立,实则暗藏杀机的言论。 “一个思考:影视作品在追求艺术真实性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 “太可怕了!我家里还有孩子,以后还敢让他们看电视吗?万一学坏了怎么办?” “强烈建议总局严查!这种赤裸裸展示犯罪细节的电视剧,就不应该过审!” “艺术创作也应该有底线!当作品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时,创作者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这些看似理中客的言论,精准地击中了普通人内心深处对于安全的焦虑。 “电视剧竟然能教唆人犯罪!艺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这些话题迅速发酵,将公众的讨论焦点,从对凶手的愤怒,巧妙地转移到了对“教唆源头”的追责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