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锦鲤农女有慧眼》


    第(2/3)页

    等黄康友回来,黄夫人拦着他问:“文宣来找你说什么事,神神秘秘的样子,还在书房待那么久。”

    “什么神神秘秘的,他和我谈差事,难不成要在外头说给你们听?”

    “差事?”黄夫人用确认的语气问,接着又说,“我怎么不信呢,他还没去报道就有差事了?”

    “诶,文宣刚刚得到确切的消息,让他明日去我所在的衙房报道,他来问近些天我们在做什么差事,顺便了解下衙门里人员的情况。”

    “是吗?”

    “娘还不信?他在翰林院没待多久家里就出事了,兴许他也没料到同红泽办差回来还不能官复原职,如今确定要去新地方,他当然要多打听。

    别小看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翰林院里面的变化大,先来我这儿了解清楚状况,该备礼备礼,明早报道通畅些。”

    黄夫人听罢,深信不疑,“朝堂上的弯弯绕绕多,你在翰林院待得久,务必要照顾他。”

    他们黄家能有今天多亏了颜,这份儿恩情不能忘。

    黄康友漫不经心地道:“我认为你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他可是安王的亲外孙女婿,普通官员可不敢给他下马威。

    我觉得他本就不应该有讨好上官和同僚的举动,只要将郡马爷的范儿端起,别人反倒会来讨好,不然会让人觉得他很怯弱。”

    “你别出馊主意,徐家出了那么大的事,他不夹着尾巴做人,还耀武扬威,那怎么了得?

    颜颜是郡主,他名义上也是郡马爷,但他们皆来自民间,本来许多人心里就不把他们当回事,如今安王又不在京城,还是小心为上。”

    同样的身份,有的管用,在有的人身份屁用没得。

    而且朝廷的官员并非所都是经过科考选拔出来的人,世家子弟当官非常容易,加之大多数能读书参加科考的人都非富即贵,衙门里有身份的人多。

    特别是京城的衙门中,没有靠山却能站得住脚的官员不多,文宣各方面条件不一定能比得过。

    黄康友见他娘信了,乖觉的道:“娘所言极是,我和长卿一定谨慎行事,尽可能不让人有机可趁。”

    “小心驶得万年船,道理准没错,你爹到底干什么去了?”

    “我刚才跟说过了呀。”

    黄夫人闻言,立即起招式攻向他,“你以为老娘是那么好唬弄的人?刚才碍于文宣在,我才没有追问,我才不信他天快黑了还干差事,骗鬼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