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不浮于表面-《锦鲤农女有慧眼》
            
            
            
                
    第(3/3)页
    “皇上在臣子们面前皆是高深莫测的样子,怎会轻易让你们感觉出他的心思,召集的人少,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你初入官场,切记心浮气躁。
    想必皇上这么做有他的考量,目前知晓此事的人越少越好,对你们两个年轻人也是一种保护。”
    皇上召见商讨,不一定会用这个计谋,徐文宣对皇上传达出的信号给出太高的期望,因而感觉失望。
    颜理解他的心情,迫切要想一个被肯定的结果,趁早了结柳明轩的事。
    其实很多事还说不准,皇上不一定会采用,即便他最后会用此计谋也不一定会记柳明轩一功,他们要做的只是尽力争取而已。
    “怎么说?我认为既然要商讨,应当稍微多叫几个朝中重臣一起,集思广益,不管是否采用,尽快敲定才是。”
    徐文宣承认他和黄康友以及颜讨论时提出的某些想法听着很好,却不太合适,这是听了王大人和太子他们分析之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太想当然了。
    因而,他特别希望见识广博,了解赤凤国真实情况的能人大臣一起商讨,只要方向对了,细枝末节的之事好商量,朝中大臣更能提供可行的提议。
    “行啦,你快上来,为这事儿上什么火。”
    徐文宣叹口气,解释说:“我是觉得皇上急着解决诸侯问题,有人提出比较可行的计策,他就应该抓紧时间,真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监,不臣子。”
    “呵呵,你急什么,国家大事岂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的,你要始终相信皇上比你我更急,也比我们睿智,急不急的,不浮于表面。
    而且你过于相信朝中大臣,不能保证其中没有生了二心的人,皇上今日召见之人定是他绝对信任的心腹,这样能听真话也不走漏消息。
    我反倒认为皇上非常重视,来的人越多,身后代表的利益可能不同,走漏消息的可能性也越大,人多意见多,有些倨傲之人未必愿意看到你们两个黄毛小子指手画脚。
    事实上,人多不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计策,你以为皇上不曾跟大臣们商量过如何解决诸侯问题,恐怕早朝时经常讨论,可有结果?”
    “是,我的确急躁了些,但皇上召见商议的大臣,应该都能信任才是,朝中有专门的衙门负责查探消息,皇上必定有派人调查朝中大臣,如果谁有二心,怕不会留在朝堂之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