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不可外传-《锦鲤农女有慧眼》
            
            
            
                
    第(2/3)页
    但自从颜颜嫁进门,她有时候能做梦能预兆提醒,所以三郎的倒霉事就少了,提醒她之后还不听,惹出的乱子也有颜颜帮着收拾。
    赵家那事多凶险,要不是颜颜细心,我们家半夜被人烧死了都不知道,如果那回出事,三郎哪有机会再参加科考?”
    但凡被烧个疤痕什么的,科考报名检查就过不了,以后的事更别提了。
    “那一年无论三郎是不是娶颜,老二和老大家都会闹分家,他们心里早就想甩开三郎这个包袱,说穿了亲兄弟也不全是实心的。
    当然,我也不太怪他们,毕竟三郎读书确实了家里很多钱,都是大家一起苦来的钱,那两兄弟辛苦又没用到钱,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加上三郎确实倒霉好几年,他们是真的觉得没盼头了,自家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们不想填无底洞也能理解。
    如果没有颜,单凭我们两个老东西怎么有钱供三郎读书,几次去府城考试,还有到京城赶考的盘缠,我们去哪儿弄?”
    徐和顺连连称是,“你说得对,当时大郎、二郎两家闹分家,我心下不舍,确实担心我们供不起三郎读书,他已经读了那么多年,不继续就太可惜了。
    转念一想,我们这些年的确让大郎、二郎家受苦了,一家大小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供三郎读书,他们心里有怨气,想分家说得过去。
    那会儿你把他们兄弟俩骂得狗血淋头,我听着觉得可怜,想到三郎读书那么久可能白费又心痛。”
    徐父徐母都明白大儿子和二儿子一家辛苦,但他们没有办法,以当时的情况,真的不敢分家。
    如果把家里剩得不多的银钱和土地分散,以后怎么供养得起一个读书人,能不能考中就看那年的运气,他们没办法筹集下一年的束脩。
    待在家里自己温书,然后去参加考试,效果到底要比在书院学要差很多。
    老两口越聊越走心,感触也越多,罗氏接着道:“那会儿颜的本事还没学出来,我是真的担心,实话实说,因着她的命格,我心里一直绷紧一根弦,生怕有个好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