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认同-《一枪刺回大唐》


    第(1/3)页

    阿史那博恒一言不发地,用碧绿的眼瞳,紧紧地盯着神色慌张的曹世宇。

    被这样的眼神盯视,简直就如利刃逼来。

    “阿史那,走啊!汤羹都快凉了!”曹世宇暗自吸口气,这才觉得缓和好多。

    阿史那博恒点点头,随即笑了起来。两人与众人一起,前去厨房用饭。

    一升酒,一碗肉,一份酱菜,一碗萝卜汤,两张胡饼。段晏吃得肚内沟满壕平,很是开心。

    吃罢,他带着愉快的心情,迈着轻松的步伐,缓缓地踱步走去马厩。

    唐代,对于马政极为重视。这是因为自开国之时,历代君王多与大漠的突厥人征战。

    突厥人自然是马背上的民族,也就凭借着骑在马上的优势,曾经猖狂一时。唐人亦不落伍,随即加强马政,很快就对突厥人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马政成为重要国政之一。

    大唐多年的相对安定,以及粮食的丰产,再加上有合适的牧场,对马匹数量的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唐顶峰时的马匹数量,达到了七十五万匹之多。

    马匹的来源,除了经常与漠北游牧民族的绢马贸易之外。在河西走廊内,也有广阔的饲养、蕃息马匹的场所。

    马政管理的最高机关,是长安城内的太仆寺。因为不同人员对不同质量马匹的需要,更还不止于此机构为限。

    尚书省也设立驾部郎中和员外郎各一人,以掌管官马的登记和分配。

    太仆寺和殿中省,各设立尚乘局与尚乘奉御,主要掌管官马的遴选、饲养、调教和驾驭等事务。

    这是帝国的中央机构,对于马政的管控。进入到京城的,基本上是已经饲养成熟,经过挑选的良马。

    其下,就是以河西走廊,以及朔方一带的军马场为主的各牧马监。

    牧马监的官员叫作监令(正)、监丞,其下是负责草料、豆类、盐等物料的仓曹、录事等小吏,再就是仓丁、厩丁、牧丁等负责具体饲养的人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