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吴国大兴土木的事情,最喜闻乐见的,莫过于楚国的君臣。 楚人认为,大兴土木是一种亡国的预兆,所以不断为吴国输送木料,让吴国更加积极的劳师动众,搞出各项工程。 殊不知这个事情,还正中庆忌的下怀! 此时的庆忌,之所以要兴建烈士陵园,以及设立凌烟阁,用意何在? 庆忌只是想告戒自己,告戒吴国的臣民。 吴国的战争极限,基本上已经触底,不能再大动干戈,动辄大战了。 此时的吴国,要做的应该是尽可能的恢复民生,与民生养! 至于庆忌大兴土木的各项工程,对于吴国而言很有必要,这可不是为了庆忌的骄奢淫逸而已。 在庆忌准备安分守己,一心发展民生的时候,晋国那边的六卿,已经完成了对公族地盘的瓜分。 六卿开始进一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准备让晋国再次雄霸天下…… 而这一切,庆忌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没有任何的动作。 他知道晋人一定会将吴国视作大敌,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的那种。 但是,敌不动,我不动。 庆忌对于晋人在中原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的异动。 然而,人的劣性根往往就在于,你不反抗,别人就认为你软弱可欺! 这不,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四,即公元前500年的下半年。 晋国为了六卿光复霸业,开始驱逐吴国在中原的势力。 去年,士鞅死去,荀跞执政。 晋国现在的六卿是赵鞅、魏侈、韩不信等人,都已经完成了瓜分晋国公族地盘的战事,将晋侯姬凿的权力完全架空。 在荀跞的领导下,晋军先是兵临周室的王畿之地,而后又悍然兴师动众,讨伐郑国。 由于晋军的强势,田穰苴不得不率部退出洛邑王城,然后跟郑地的范蠡,联合郑军合兵一处,一起对抗声势浩大的晋军。 中原的形势急转直下,吴国应该何去何从? 有鉴于此,中原的齐国、宋国、卫国、鲁国都请吴国出面,干涉郑地的战事。 毕竟郑国的宗主国是吴国,庆忌又怎能置若罔闻? 要是庆忌真的不管不顾,只怕会让郑人心寒,让自己的一众附庸国都为之心寒。 这无疑,让庆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