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王霸之基-《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2/3)页

    听到范蠡的一席话后,庆忌微微一笑,从桌桉上拿出一张羊皮地图,让太子恒接过之后,传递下去,使在座的群臣都能看一遍。

    “范蠡,准确来说,寡人并非是迁都于雍城,而是一个新的地方。”

    “那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可称咸阳。”

    “咸阳囊括周室故都丰、镐在内,可为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原通往大西北的要冲之地。”

    “嘶!”

    见到庆忌在地图上画出的一个圈后,众臣都不禁瞠目结舌,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连新都的名字都想好了,看起来庆忌是蓄谋已久!

    按照庆忌的说法,以及规划,咸阳的确是一个好地方。

    上古时代,那里是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

    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西周建立之初,周武王还封其弟姬高于毕,即咸阳原那里……

    庆忌固然取新都之名为“咸阳”,实际上还囊括了西周的丰镐两京在内,即汉代的都城长安。

    丰镐两京,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号“宗周”。

    丰镐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位于沣河的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

    丰、镐二京相距甚近,实际上一桥相通,是一个城邑的两个不同功能的分区,完全可以用丰镐相称。

    荒古时代,那里就大片分布着野稻谷漂香的水田。

    丰镐之地田畴纵横,河网交织,不仅宜耕宜农,更是宜室宜家筑都城。

    以农为本的周人,从后稷教稼有邰到公刘迁豳;从古公单父徙于岐下到文王作丰和武王宅镐。

    周人无一不在认识、选择、适应最佳的生存环境。

    当周文王姬昌从周原“董茶如饴”的岐下进军渭水之南,战胜了崇国,看到丰镐这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的膏腴之地,当然就乐而忘归,见异思迁。

    周文王建立丰邑,其子武王继位后,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到后来镐为犬戎族攻入,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丰镐遭战火焚毁……

    谁都不敢否认,丰镐之地,的确是具有王气的。

    就历史地位而言,长安是王霸之基,先后有二十一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

    金陵(南jing)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