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后倒是钟离匡软了心。原来在攀谈之中,钟离匡知道了蔡文畴的身世。 那蔡文畴祖上也是官宦世家,然其曾祖父因在户部尚书任上反对宪宗变法,被宪宗夺了官位和功名,并严令其子孙世代不能科举。可怜这蔡文畴虽然饱读诗书、满腹韬略,却无法踏上庙堂一步。于是他万念俱灰,只愿行商坐贾太太平平当个陶朱公,机缘巧合之下来到草原,被乌林亚拉氏的头人达利可汗欣赏,聘为幕宾,这才稍展雄途,这达利联合诸部族反对毗西密之举,便是蔡文畴策划的。 文畴这番经历,引起钟离匡深深共鸣,唯恐他没法在达利那里交代,居然去找郑荣请求在些细枝末节之上做些个让步。这时候郑荣也觉得丝毫没有商量余地,似乎欠缺些会盟的诚意,便也同意了。 于是经过几日的拉锯,终于达成了如下盟约: 一、乌林亚拉氏归附大汉,可恢复渤海国号; 二、封达利可汗忠顺王,同亲王爵,授袍服印信;世子经大汉确认后封为郡王,郡王以下世袭罔替; 三、乌林亚拉每三年朝贡一次; 四、大汉不予岁赐,乌林亚拉可常年至幽燕道互市; 五、双方互不侵犯,遇有外敌,经请可互派兵援助。 虽然同达利原先设想的仿朝韩例,同大汉互为叔侄之国的愿望相距甚远,但同亲王爵位和常年互市两点让步,却是在面子和实惠两方面上给了达利实实在在的好处,多少也让他找到了些平衡。 于是在取得空前胜利的馒头山搭起祭坛,另选良辰吉日举行会盟仪式。 当日微风吹拂、阳光明媚,大汉及渤海两国士兵分列祭坛南北两侧,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旗帜飘扬、鼓角长鸣。郑荣和达利携手走上祭坛,先祭拜天地,然后齐声朗读誓词道: 各守边境、互不侵扰、烟尘不扬、乡土俱安,旧恨消泯、情意绵长、怨难未生、欢好不绝,亲爱使者、通传书翰、珍宝美货,馈遗频频,愿万世社稷一同、永不相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