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26 饶了你们这群商人-《一代权臣》


    第(2/3)页

    幽燕王笑道:“本王揣测这邪教妖女及坛主尚在幽燕,而要离开惟有南下渡过黄河,进入河南道一途,因此须在各渡口加派兵力,切莫让妖人泥牛入海。”

    郑鑫听了,用力点点头:“孩儿定当竭力办事!”

    郑荣欣然一笑道:“诸位孩儿所办,均是紧要事务,还要用心办理,不可有半分疏忽。”

    自仪之领了查办天尊教的差事,不敢有一丝怠慢,领着幽燕道及广阳城的司法衙门,对捕获的天尊教信徒一一进行排查。天尊教虽然经营日久,但信徒大多只是安分平民,也不需动刑,便将所知统统道出;再将众人供述细致比对,很快就将每个人在邪教中的地位甄别出来。对于信徒的处置,秋仪之采取了极为宽大的处置,凡一般信徒,均立即释放回家,再由邻里宿老看管,令其不可再信仰邪教。至于邪教中略有地位或是信仰坚决的,便腾出专用房屋,请名儒传授圣人之道,又让家属时常探访以亲情感化之。而那些在天尊教中犯有勒索敲诈及其他不法之事者,则按律法予以惩办,既不过重、亦不偏轻,谨遵中庸之道,以立法度之威。

    不过在查抄天尊教巢穴之时,发现不少广阳富户因有把柄落在天尊教手中而被迫献出财产的文书。对这些人,到底应该既往不纠,还是应当另行处置,倒让秋仪之甚为烦扰,同郑淼几番商议下来,还是决定先请示幽燕王。

    恰逢幽燕王府预备南下平叛之事正层层铺开,然而朝廷旨意却迟迟未下。幽燕王正为此事担忧,唯恐今日整顿军备正好授人以谋乱之口实,终日同钟离匡商议对策。此时,郑淼和秋仪之为查处富户之事请示郑荣,郑荣便让其便宜行事,不用事事请示。

    这反而给两人出了难题,商议整夜,定下方略。

    这日兄弟二人便邀请广阳经商的富户商人谈话,首当其冲的富户便是周慈景。这周慈景同突厥交易茶叶皮货致富,经营历来以诚信为本,又多读诗书,是遐迩闻名的儒商,在广阳商界之中极有名望。只因家中侍女盗窃案发,周慈景一怒之下命人将其锁拿责打一顿后将其逐出周府。这侍女一时想不开,竟投河寻了短见。此事为天尊教所知,便拿来要挟周慈景。周慈景对侍女自溺之事本就心有不安,故天尊教未加胁迫,便献出大量金银以为赎罪。

    商人乃四民之末,自己又有把柄落在幽燕王府手中,周慈景尚未开口便已矮了一截,脸上僵成一块,端着茶杯的手倒是不由自主地不断抖动,颤颤巍巍地说道:“小可也是念过几年书的,万不敢草菅人命,只是那侍女所窃之物乃是先父遗物又不知卖到哪里去了,故而怒火攻心,才做出这等事来。”

    郑淼见周慈景神色尴尬,微笑着缓缓说道:“周大官人无需过责,此事我兄弟二人早已查清,那侍女本是咎由自取,大官人责打之事虽有失操切,却未曾有悖伦常法令,在此就不予追究了。”

    周慈景长叹一口气说道:“小可屡试不中,因生计所迫才不得不投身殖货。怎奈与俗务纠缠已久,竟然忘了圣人教诲,不仅未对朝廷有过微末之功,还会去相信什么荒诞不经的天尊教,真是惭愧万分!”

    郑淼摆摆手说道:“大官人不必自谦。不过说到为朝廷效力,在下倒有个不情之请……”

    郑淼话音未落,周慈景忙接茬道:“两位殿下若有需要慈景的地方,小可定当效力。”

    久坐一旁没有说话的秋仪之这才站起身来,道:“此次天尊教之事虽然东窗事发,但终究是因为在下的误打误撞,难免今后死灰复燃。因此三王子同在下有个想法,不若乘此机会集合幽燕道的商人成立商会,并以商会的名义一体自保。于公可周济百姓、支持朝廷,于私则可共同进退、规范竞争,商贾之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也可及时发现报知朝廷予以奖惩。”仪之微笑着看看郑淼,点点头接着说道,“我们幽燕王府,也会鼎力支持商会,在同渤海和突厥的交易中给予诸位方便。”仪之右手一摊,示意周慈景品茗,继续说道,“周大官人素有令名,我们兄弟二人商议此事之时,不约而同就便想推举大官人出任会长。”

    周慈景不想今日一来竟由悲而喜,心中虽然欢悦,却总要推辞两句:“小可不才,又德行有失,广阳城中德才兼备的商人比比皆是,哪能轮到小可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