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叔寒一边听一边点头,说道:“大人果然精明,这法子甚好。只是从今往后,怕是有更多江南道的败兵、难民聚集到大人令旗之下,恐怕到时候就不止一万之数了……” 秋仪之答道:“那是自然。不过这点先生也不必担心,待人数一多,我就要领军出去同岭南道军队交锋了。到时候攻城略地,收缴了岭南军的粮草银钱,除散发一些安民之外,也可用来养兵,岂不是两全其美?” 林叔寒听了拍案叫绝道:“林某长于文事,而不懂军事。秋大人今日一番话,胜过林某读十年书,所谓‘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的道理,林某今日总算是懂了。” 果然不出林叔寒所料,秋仪之所辖山阴县既安全又有能吃饭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单江南道的难民溃军聚集而来,就是远到巴蜀、云贵这些地方的难民也都闻风赶来。 秋仪之见他们可怜,便统统收留下来,不到一个月功夫,城外就已聚集了五六万百姓,兵丁也有将近一万人,临时搭建的军营、帐篷将一座不大的山阴县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秋仪之盘算着城内银钱虽还足够,然而存储的粮食却已是捉襟见肘,乱世之下又无处购买,正在心忧之时,却听“黑颈蛤蟆”前来报告:“禀大人,前头来了军队了。打的是江南道节度军的旗号。” 秋仪之正有心事,听了这话,不耐烦地说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过是些前来投奔的溃军罢了,你去和你赵哥说一声不就得了?麻烦!” 那“黑颈蛤蟆”却道:“大人,这些人齐整得很,不像是败军……” 秋仪之听了一个激灵,心想:“可别是岭南军冒充江南军队的样子,想要过来偷袭……”口中却问:“你可说清楚了,来的有多少人马?” “黑颈蛤蟆”大声说道:“大概五百来人,是前头哨所里的探子传过来的。” 秋仪之听了这个数目,心中已是一松,暗自揣测:“区区五百人,应该只是岭南道过来试探的兵马。对付这些人,也不用动员现由自己节制的江南节度军,光是凭这自己手下这些亲兵乡勇,就能凭借这些地形熟悉,就能将他们全部歼灭。然而这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这些败兵捏个软柿子,也好鼓舞一下军心士气……” 想到这里,秋仪之脸上已扬起了笑容,说道:“你这就下去,告诉赵成孝,要他密切关注敌军动向,再集结起全部人马,我要领军前去平叛!” “黑颈蛤蟆”也算是打过几仗的,觉得五百敌军犯不上全军出动,便又确认性地问道:“大人说是全部人马?” “对,全部人马!过来投奔的那些江南节度军也统统带去,要的就是大张旗鼓!”说着,秋仪之将摆放在桌上的那口西域宝刀系在腰间,迈腿就往门外走。 城门之外,赵成孝和张齐等人已等候了些时间,见秋仪之出来,齐齐行了个军礼。 秋仪之回了礼,见已聚集起来的江南节度军经过这一个月的操演训练,已是颇成气象,心中高兴,便号令道:“走!跟我平叛去!” 说罢,跨上自己那匹青色的汗血宝马,在十八个亲兵精骑的簇拥护卫之下,向西边那条走了无数遍的小路进发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