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陇县之战依旧在持续。 没有等来援军的韩遂,倒也并没有急着攻出陇县,而是强行征募了城内几乎所有的百姓,顶在御守城池的第一线,摆开阵势和皇甫嵩打持久战。 刘辩的仪仗进入陇县之后,并没有走直线,直奔陇县。 而是又一次下了乡。 大汉的根基是在土地上。 尤其是在百姓起义和世家门阀反叛同时发生的情况下。 刘辩既然打一开始就做好了打压大部分的门阀,扶持少量门阀的心理准备,那他就必须应对好百姓起义,把这个根基扎好。 冬日里的黄土高原,格外荒凉。 山是连绵起伏的,树木是光秃秃的。 登高眺望,就好像是一条条的土黄色的巨龙盘旋蛰伏在大地上。 “诸卿以为,这样的土地我们该种什么?”刘辩问身边的臣子们。 他现在的位置是一座高山之巅,一旁还遗留着地方百姓祭祀天地夯土而成的祭台。 “此等事荀将军应该是最有见解的。”陈纪说道。 荀彧统筹了三辅和整个兖州的屯田之事,他确实是最有分量的。 “陛下,凉州之地虽多山地,气候较为干燥,但其实五谷皆有耕种。臣也曾了解过,在凉州没有哪一种作物的产量奇高,其实都差不多,若说最适合凉州之地的作物,应该是麦和博望侯曾从西域带回来的胡麻。若通商便利,种植胡麻应该比耕种其他的作物,百姓的收益会更高一些。”荀彧说道。 亲自在田间地头奔走了近一年,这些事,荀彧可真的是张口就来。 刘辩颔首,“凉州,疮痍之地,这里的百姓受战争的荼毒远胜于兖州。” “归整降卒、流民于土地,令他们专心生产,前期还是需要朝廷先担风险。” 听到这个话,荀彧心中不禁咯噔一声。 “陛下,朝廷现在很不好过。凉州之地时有旱灾,很多时候百姓还没渴到,土地里的粮食就先渴到了,暴晒二十日,这地里就几乎没多少收成了。”荀彧劝道。 “三辅、兖州初有起色,但朝廷负担着如此庞大的军队,粮食也就是堪堪够用。若再负担上凉州的百姓,必然是承受不住的。” “臣假设今年收拢流民,置屯田尉,朝廷就需要负担这个冬天屯田尉百姓的粮食。初冬马上就要到来,土地一冻,立马就什么都干不了了,连平整土地都难以办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