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见多识广,交游广阔的荀彧被召进了行辕。 一听皇帝问张昭的字,他也有点儿懵。 “陛下,关于徐州士人的事您该问一问陈大夫,他乃徐州人氏。”荀彧说道。 “召陈琳!”刘辩说道。 大部分的事情,刘辩都能记得很清楚,但这些官吏的籍贯,他真不清楚。 从西巡到东巡,一直都在钻研各方游记和纵横之术的陈琳很快觐见。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陈琳入帐行礼,目光率先落在了刘辩面前那一锅沸腾的涮羊肉上。 他这本是无意之举,却恰好被刘辩给看见了。 “赵野,再准备几副碗筷。”刘辩吩咐道。 “唯!” 赵野微微躬身出了营帐,陈琳连忙有点儿小心虚的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他不想承认是他刚刚的目光让皇帝有了加筷这个举动,可这又好像是事实。 碗筷很快被放了上来,刘辩对三人招呼道,“都坐,冬日里正是涮羊肉的好时节。” “臣谢过陛下恩典。”荀彧谢恩,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 他带头之后,陈琳与刘侑也没有再不知所措的拘谨,依次落座。 “陈卿乃徐州人氏,可清楚张昭、王朗这二人?”刘辩第三次问道。 如果陈琳也不知道,刘辩就不打算继续问了。 管这两个人是不是就是外事不决问张昭的张昭,和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先征辟,弄到朝中再说,若无真本事,罢黜。 可若真是这二人,这一次刘辩又得小赚一笔。 张昭对于孙权的重要性,更甚过于麋竺对刘备。 孙氏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张昭居功至伟。 当然他后期在赤壁之战主降这回事,可以另当别论。 “回陛下,臣恰巧知道这二人。”陈琳拂须,微笑说道,“张昭少有才名,拜师白侯子安学习春秋,后被地方举为孝廉,只是他没有答应。臣曾经看过他与王朗等人所写的古代君王避讳之事,大受震撼。” 刘辩就不知道一个君王避讳之事,有什么好震撼的? 这东西说白了不过就是加强君权的一点小把戏吧。 “他表字什么?”刘辩问道。 “回陛下,张昭表字子布,王朗表字景兴,此二人还有他们二人共同的找有赵昱,皆是徐州的俊才。”陈琳如数家珍一般,非常清楚的说了出来。 刘辩心中大定,这个张昭还真就是那个外事不决问张昭的张昭。 至于王朗嘛,是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就不是很清楚了。 “拟旨,征张昭为中散大夫,王朗为大行令。”刘辩沉声道。 荀彧劝进道,“陛下尚书台诸郎中尚有大量缺额,何不以这二人充尚书台?” “张昭之才不适合尚书台。”刘辩简单说道。 当然,这只是刘辩随便给的一个理由。 张昭治内的能力,尚书台六部都可以去。 而之所以以中散大夫征辟,刘辩只是在为接下来进一步削弱三公九卿权柄的中书省做准备。将权利进行细化,加强他这个皇帝的集权,三省六部几乎是刘辩的唯一选择。 这是无数王朝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出来的一条体制,在现在属于超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