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黄子澄带着点喜色,摸着下颌的几缕胡须说道。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良乡候这个方法挺好的,深合先贤之意呀。” 方孝孺在一旁,心里还是不太服气,冷着脸挑刺道。 “我看你的方案,不也是要花大价钱,来收买人心吗?比我的方案,有哪点好了?” 何秋心里鄙视道,真是死鸭子嘴硬,但是也懒得和方孝孺争什么,直接又把他们领到工地上,让方孝孺自己看。 军营外数里地的工地,一直都很热闹,人来人往的,有这些投降了的蒙古人,还有想要来做活,补贴家用的大明百姓。 现在地也收完了,很多百姓都算是闲了下来,有空闲出来干活。 方孝孺到了工地上,第一反应就是有伤风化。 因为工地上竟然还有不少健妇,一同在这干活,有的人竟然也是和男子干同样的力气活,背着一筐碎石子就往和水泥的地方走。 但是很快,他的注意力就不在这样的小事上了,方孝孺盯着工地上的人看,快把眼睛看酸了,却愣是没找出来哪些是投降的蒙古人。 在这干活的蒙古人,已经基本和汉人融为一体,不仔细分辨,真的看不出来。 当一个族群和汉人一起说汉语,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把他们放在一起,确实很难再讲清他们算不算原来民族的人。 要是现代好办的很,大家就认国籍和身份证,可是在古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后,何秋给方孝孺指点到,“这个是蒙古人,这个还是个小队长……” 方孝孺看着何秋说的那个小队长,他也有了些印象,就是当初想闹事的那个蒙古小贵族。 可现在,老老实实的在这做工,当看到这位小贵族喜不自胜的去营头那领钱的时候,方孝孺终于服气了。 这东西整的确实比他的好,方孝孺心中有些黯然。 何秋到也没想那么多,而是兴致勃勃的和朱棣等人说起了别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