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做了自家吃,完全不用半夜起来磨豆子。 头天晚上把豆子泡上,第二天早上吃过饭再去磨,上午半天慢慢做,不耽误中午吃就行了。 村里的几头驴的工作就是拉磨。张支书要是开车去农场打面,驴就闲下来。小芳觉得她用驴磨豆浆,然后教村里人做豆腐,应该没人说她用公家的东西。 平时见不到荤腥,也没有豆制品,上了年纪身体可受不了。 小芳不希望他们和村里很多老人一样,过了六十身体就不行了。撑到七十的没几个。像高氏七十多了还能打能蹦跶的,上千口人的张庄也没五个。 “我没有和你说话,我和我爹说话。爹,去找王秋香。”小芳指着东间粮食房的门,“给我钥匙挖豆子。” 方剑平连忙拉住她:“怎么说风就是雨。秋香婶家不一定有。再说就算有今天也没法做。” “为啥啊?”小芳明知故问。 她今天比以前正常也不能正常到会做豆腐。 方剑平:“豆子得先泡一夜。不然你磨出来的都是豆面。” 小芳假装认真想想:“好像是哦。方剑平,你真聪明!” 方剑平笑了,“先回屋,晚上再说?” 小芳点头。 方剑平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不用惊动任何人的办法。 午饭后小芳裹着被子坐在炕上看书,方剑平去堂屋找他老丈人。 假如豆腐能做出来,他和小芳就去教知青点的知青们做豆腐,顺便见见那个潘恢。 这事只要自家闺女不知道,张支书暂时没啥可担心的,“回头我跟你们一起去,免得太突兀,惹得其他人瞎想。” 张支书去最合适。 方剑平听到此话很踏实,到卧室看到小芳都不由得露出笑意。 小芳疑惑不解,出去一趟怎么这么高兴。 “笑啥啊?” 方剑平摸摸自己的脸,“我笑了?” “你笑了!”小芳很肯定,“说,是不是有啥事瞒着我。” 方剑平摇头。 “那就是有事瞒着我。方剑平,家人不可以有秘密,这话是你说的。” 方剑平心说,我这是为你好,这叫善意的谎言,不叫故意隐瞒。 “真没有。我只是想到小芳这么懂事就忍不住高兴。” 小芳很想回他,糊弄鬼呢。 “真的吗?”小芳偏着头看着他。 方剑平点头:“比真金还真。” “好吧。”小芳点一下脑袋,表示暂时相信他,“让我发现你骗我,我打你哦。”说着握住拳头冲他比划一下。 然而她裹着被子就露一张小脸,配上小拳头怎么看这么好玩。 方剑平忍着笑说:“我骗你干嘛?” “谁知道呢。”小芳想也没想就说。 方剑平噎了一下,转移话题,指着炕桌上的书:“看得懂吗?” 小芳看的是四年级的课本。 即便原先不识字,学了这几年也能看懂,顶多个别生字不认识。但她考虑到离恢复高考不足五年,怕方剑平把以前学的都忘了,故意摇摇头,“你念给我听。” “行!”方剑平上炕,靠窗而坐,然后拍拍身边的位子。 小芳裹着被子过去。 天色暗下来,可以准备晚饭了,张支书进来想问问他俩吃什么。看到俩人肩并着肩,头快碰到头了,顿时想笑方剑平。 跟小芳这么好还要给她找对象。 他就看方剑平怎么找。 张支书站好一会儿,俩人都没发现他,不得不干咳一声。 俩人吓了一跳。抬眼看清是他,松了一口气,异口同声:“有事?” 张支书看到这默契又想笑:“晚上还吃不吃?” 玉米都分下来了,没什么重活,别人家晚上都不吃。 方剑平习惯一日三餐,小芳也习惯了,不吃总觉得少点什么。 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小芳就说:“我想吃面条,放白菜叶子。” 张支书:“那让你娘多活点面,剩的留明晚吃。” 小芳点头:“别忘了我的豆腐啊。” 闺女又不是要吃龙肉:“忘不了!” 天气太冷,泡黄豆的盆要是放在外间,张支书怕明天早上冻的硬邦邦。晚饭后,就把泡黄豆的桶拎到他们住的里间。 一夜过去,最上面还是有一层薄薄的冰,不过轻轻一碰冰碎了落入水中就融化了。 村里的磨都在村委会那边,有大的磨也有小的磨。 大的用来磨玉米、黄豆这类东西。小的用来磨绿豆好做煎饼。大的磨需要驴拉,而驴在牛场那边。张支书觉得一点黄豆去牵驴,太兴师动众,就把小磨弄出来刷干净。 小芳让她爹起开。 张支书知道闺女力气大,推小磨跟玩似的,就让给她。然后教方剑平往磨中间的孔里加水和泡发的黄豆。 半个多小时就磨好了。 张支书顿时不禁说:“还挺快。” “那当然!”小芳得意的大声说。 四队队长就住在村委会前面,听到这边的动静不禁过来,“你们爷几个干嘛呢?我听到磨响,这么早就磨绿豆?” 每到年底油宽裕的人家都会磨绿豆炸一点绿豆丸子当年货。 张支书是全村最富裕的人,四队长潜意识里认为他家有油,便以为他打算炸绿豆丸子。 经常跟村里人打交道,张支书知道说不如做。于是就把水桶递到他眼前。 四队长看清楚,顿时忍不住问:“黄豆?你磨这个干啥?” “做豆腐。”张支书此话一出,四队长就忍不住打量他。 张支书乐了:“不信?” “你觉得我应该信吗?” 村里平时没人做豆腐,不等于都不懂。 昨天下午张支书闲着没事,就去村里的老人家串门,问问谁会做豆腐。 不光弄来做豆腐的大概步骤,还找来了小芳用的盐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