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综合来看,佛朗哥威胁论是当下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 但也有部分球迷经研究后提出异议,经过多年发展以及一些当事人的描述,逐渐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第2种说法: 竞技失利论。 关于这场惨案的真正原因,还有谁的说法比当事人更具权威性呢? 著名评论员萨马兰奇亲自观看了那场比赛,第2天,他在《新闻报》上发表了《马德里队的比分和粗鲁的遥遥领先》。 在这篇评论中,萨满兰奇并未提及日后沸沸扬扬的“佛朗哥威胁论”,而是将巴萨失利的原因归结于“无礼的主场球迷”: “对于比赛刚一开始便出现的大喊大叫,我们并没有在意。不过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事态后来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几分钟后,粗野的动作陡然增加,而当皇马的前锋突破中线时,观众高声起哄,严重干扰了运动员的比赛意识。 这样的观众还有什么文明可言? 这个荒唐的11比1并不为过,本来还可以进更多的球,也许是20比1。这是个可耻的比分,是个丑闻。 但是对于这个不幸,我们还是应该以微笑待之,好像在对他们说:‘既然我们无法进行比赛,那你们就随便吧。’” “诚然这场比赛应当引以为戒,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我们不必责怪巴塞罗那队的某个队员,责任不在巴塞罗那队。 客观地说,巴塞罗那踢得不好也不坏,或者说,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已发挥到最佳状态了。 事情已经就此结束,11分同50分无甚区别,但是马德里队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失掉了他们多次在报纸上被赞扬的精神风貌。” 萨马兰奇在这份评论中对于皇马球迷提出了犀利的批评,但却并未提及外界沸沸扬扬的“佛朗哥威胁论”。 除此之外,西班牙最受认可的体育历史专家Bernardo·Salazar(他是皇马同城死敌马竞的支持者)在他的著作中证明两名参加了那场比赛的巴塞罗那球员都向他表示自己未受到过任何威胁,从而迫使他们输掉与皇马的国王杯半决赛次回合。 从比赛本身来看,不少持竞技失利论的球迷认为,尽管比分看似荒唐,但如果结合比赛过程来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巴萨在上半场比赛开始不久后就被罚下一人,随后又有一名球员因伤退场。 由于当时换人制度尚未普及,巴萨只能以9人应战皇马的11人。 在主场球迷漫天的嘘声以及不断的干扰中,巴萨的防线全面崩溃,最终在上半场就被皇家马德里打入8球。 至于国民卫队在中场进入更衣室持枪威胁巴萨球员的传言,也有不少球迷提出了异议—— 首先,皇马在上半场已经取得了8:0的领先优势,翻盘晋级已经板上钉钉,国民卫队在中场进入休息室威胁巴萨球员岂不多此一举? 其次,如若巴萨球员在中场休息时遭遇威胁,下半场难道不应该更加兵败如山倒吗? 为何双方最终还在下半场战成了1:3? 一些支持竞技失利论的球迷承认,那场比赛的皇马球迷行为确实有过激之处—— 主场球迷在比赛中用石头投掷巴萨球员,守门员甚至无法碰到球,只能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眼看着皇马球员轻松破门,但对所谓的威胁论则持否定态度。 近年来,也有部分球迷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素材可供参考。 巴塞罗那与当时西班牙政府“不和”的确人尽皆知,但佛朗哥上台后似乎并未通过场外手段强行打压巴萨的战绩。 11:1大胜巴萨后,皇马并没有顺利夺得国王杯冠军,反而在决赛中输给了毕尔巴鄂竞技。 如若佛朗哥有意打压巴萨、捧高皇马,怎么会让这种情况出现呢? 除此之外,结合佛朗哥独裁时期两支球队的整体战绩,巴塞罗那反而更胜一筹: 佛朗哥政权1939年在内战中获胜并掌权,但皇家马德里从1939年到1947年间从未获得过国王杯冠军,在1939年到1954年的15年间也从来没有获得过联赛冠军。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