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琴同志不说话,默默的夹菜。 熊景春同志也继续开口说道:“你是党员,思想觉悟不应该这么低,现在是全村需要你的时候,你上也得上,不能上也得上,别忘了,你当初的学费还是咱村里人集资给你上的,要不然哪有你今天,人要懂得报恩。” “老同志,你道德绑架是有一手。” “谁说报恩就一定是留在这里当村委书记报恩,我不可以在外面闯荡,日后赚了大钱再来报恩?” 熊旭说什么也不愿意留在山熊村。 “老子不是跟你商量,是通知,明天就是选举大会,你给老子上,不管你行不行,先当一届再说。” 熊景春同志的态度比熊旭更加强硬。 而熊旭对熊景春同志的强硬态度也不反感,因为他知道自己老子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强硬,老熊家上三代多灾多难,就拿张琴同志来说,七八年前得了白血病,医药费要六十多万,老熊家掏不出来,村里人得知消息,纷纷主动送钱过来,也不让老熊家还。 熊旭已故的奶奶当初中风,也是村里几个背着跑了十八公里送到镇上坐车去县医院。 总体来说,老熊家受了太多村里人的恩惠,大恩都算不来,更别说小恩小惠,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熊景春同志这辈子都在报恩,熊旭作为他的儿子,自然也会要求熊旭报恩,更何况熊旭也受过村里人的帮助。 而熊旭不肯留下来,也不是忘恩负义,只不过他有他的报恩方式,他的报恩方式就是在外打拼,成就一番事业,功成身就后再回来报恩。 在熊旭看来,这种报恩方式比当什么村委书记靠谱的多。 “头疼。” 熊旭放下碗筷,一脸无奈的揉捏太阳穴。 老子这么强硬,还真不好弄,毕竟熊景春同志是有高血压的,万一一怒之下进了ICU,更不好搞了。 “儿子,你先试试,实在不行,就辞职。”张琴同志语气温和的劝道。 熊旭望着面前的二老叹了一口气,“好吧,我就试试。” 试试就试试吧,实在搞不了再辞职,这样对熊景春同志也有一个交代,反正努力过,不是这块料也没有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