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丘衡满脸不屑,说道:“此责任,衡亦一人承担。” “如此甚好。” 刘备在旁左右看看,无奈道:“不过一个庆典,你二人不至于此吧?” 刘备没有想到的是,看似争锋相对的两人,不过是在以另一种形式提醒对方需要慎重之事罢了。 在刘备的“劝解”下,二人终于不再此事上多说。 “此次出使东吴,二位可有推荐人选?” 诸葛亮想了想,举荐道:“伊籍,伊机伯,可堪此任。” 此去东吴的使者只需向东吴陈明称王一事,将难题抛给东吴即可,只要态度言辞上不落刘备威风,便没有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机敏善变的伊籍确实是不错的人选,所以丘衡附议道:“衡无异议。” “好,那便决定由机伯出使东吴!” 话毕,诸葛亮又说道:“主公,亮还有一事。” “哦?孔明请讲。” “亮悉心研究过子平的手卷,发现其连弩体积较大,较重,难以单兵使用,只适合固定防守,故在其连弩上加以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式连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可十矢连发,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经过试验,已可批量制造投入军伍使用。” 诸葛亮脸上浮现出淡淡笑意,颇有些得意,诚然,这一发明能让刘备的军队得到一个质的提升,足以令他终生自豪了。 丘衡心中暗惊,他给的图纸是后世元戎弩样式,也被后世当做疑似诸葛连弩看待,争议纷多,因为始终没有明确的诸葛弩出土,丘衡便想碰碰运气看诸葛亮究竟是不是能在元戎弩的基础上改良出诸葛连弩,若不能,则说明元戎弩的确是诸葛连弩,但没想到真的成了! 一弩十矢,还可单兵使用,只要提前装好铁矢,一个弩兵可以近似于当以前十个弩兵使用。 丘衡问道:“不知这连弩工艺上生产难度如何?” 丘衡一针见血,诸葛亮答道:“弩机与箭矢皆需特别生产,耗资尚可,故亮欲特别成立一部专司此连弩之制作,特此请示主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