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子敬莫非没听清在下所言,籍只是作为使臣传一句话罢了,种种后果,相信我主皆已了然于胸,不劳贵国忧心。”伊籍笑道。 鲁肃面色凝重,看向孙权,轻轻点头。 孙权便道:“机伯来意,孤已知晓,还请在建业多留两日,一来让孤尽尽地主之谊,二来也给孤时间处理此事,方便机伯回去交差。” “吴公如此热情,使臣便恭敬不如从命。” 孙权笑意盈盈,挥手道:“来人,带使者回馆,好生招待,不可怠慢。” 待手下带走伊籍以后,孙权宛若变脸般脸色阴沉,气笑道:“好哇!孤称个公,曹操称王!刘备也要称王!孤这公还不如不称!” 张昭沉声道:“主公,刘备能称王,莫不是也答应了曹魏什么条件?不可不防啊。”在张昭看来,如今天下就曹刘孙三家,昔日曹魏以称公为饵,诱惑孙权攻刘,今日曹魏再以称王为饵,诱惑刘备攻孙也不无可能。 鲁肃当即反驳道:“应当不能,即便曹魏有心如此设计,刘备按理也不会答应曹魏的条件。” 张昭嘲讽道:“子敬倒是明白刘备心思,旁人若是不知,定以为子敬便是刘备心腹之臣。” 鲁肃眉头一皱,稍显不满,但念在张昭资历,还是咽下了这口气。 倒是孙权开口道:“子敬乃我吴国柱石,与孤亦师亦友,张老不可失言。” 张昭轻哼一声,不再多说。 鲁肃则是感激地看了孙权一眼,继续说道:“假使刘备真答应了曹魏什么条件,也不会在此时进攻吴国,至多便是出尔反尔,但肃以为,主公称公不久,曹操便急着称王以压主公一头,若是以称公为饵诱惑刘备尚有可能,让刘备称王与自己平起平坐?” 鲁肃摇摇头道:“肃以为不可能。” 孙权微微点头:“子敬言之有理,孤亦以为然,可若刘备谎称封王,意义何在?总不能专为戏耍我吴国吧?” 鲁肃还是摇头道:“亦无可能,若是如此,诸葛孔明与丘子平定会力谏,若无绝对利益,刘备没这么糊涂。” “这不就自相矛盾了吗?” 鲁肃想了想,问道:“主公,可还记得当初天子衣带诏之事?” 第(2/3)页